小麦网 >地图 >教学资源 >

第二课时说教学反思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09 作者:小麦网

相关推荐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预备好教案,对我们的课堂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写教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写教案时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编辑为您找到了以下与您需求相关的资讯:“《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期待我们的建议能够为您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习兴趣。

4、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

5、培养朗读感悟能力。

6、会读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教具

动物头饰、字词句卡片。

重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是谁?

生:鸭先生。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鸭先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叫《美丽的小路》。

激趣。

二、出示课题

1、师板书:

美丽的小路

生齐读课题。

2、师提问:

⑴看到课题你都想到了什么?

⑵什么样的小路是美丽的小路?

训练说话、激发兴趣。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让我们赶快打开书,看看美丽的小路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2、师范读课文。

3、生自读课文。

4、师提问:谁说一说美丽的小路发生了什么事?

了解课文大意、激趣。

四、解决识字

师:昨天老师留了预习作业,你们都完成了吗?那我和鸭先生要考考你们啦!

1、生字在课文中画出来的请微笑。

2、说说你是怎样预习识字的?

(生介绍识字方法)

3、老师把书中的字也找出来了,试着读一读。谁有困难请举手?

(在课文中读词识字)

4、游戏巩固“小小清洁工”:

小工人们可真厉害,现在这些字跑进了别的词里,谁能一下子找出它们来就请你大声读出来。

(词语扩展)

5、作业完成的真棒!一起欢呼一下!

趣味识字,训练自主识字,激发学习兴趣。

五、逐段阅读

师: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1、朗读感悟:

⑴读第一部分(1~3):

①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你从哪儿看出小路很美?

生读句子,师板书。

⑵你是怎样用图画描绘美丽的小路的?把你的画展示给大家!

生边读课文边观察图画。

⑶见到这么美的小路,鹿先生、兔姑娘都说了些什么?

指读第2、3自然段。

师出示头饰,观察一下它们的表情:

笑咪咪。

“笑咪咪地”读一遍。

师提问:

它们为什么轻轻地走(慢慢地走)?

师指导朗读,生朗读体会。

师:可是忽然有一天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小路变成了什么样?谁来展示一下你给课文配的画?向大家介绍一下小路变成了什么样?

用图画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⑵读第二部分(4~8):

①读课文第4自然段。

②师板书。

③师:这时候兔姑娘、鹿先生又会怎样说?谁来说一说?

观察表情,朗读感悟

师:鸭先生是怎么说的?它为什么这么说?它的决心大不大?

师:它们是怎样把小路找回来的?

④指导朗读疑问句。

⑶读第三部分(9~12):

①小组长带领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9~12自然段。

②师:说说它们是怎样做的?

③师提问:

要想让美丽的小路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应该怎样做?联系我们的生活说一说以后你该怎样爱护周围的环境卫生?

④指导朗读感叹句。

2、观察表情:

体会对美丽的小路的珍惜、爱护。

六、分角色朗读

师:你最喜欢谁?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课文。

七、作业

1、小组合作:

读一读纸上的六个句子,注意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2、把你的收获讲给父母听,记在日记里。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2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尝试运用读悟结合、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激发学生产生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努力打造本色语文的过程。

预设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4、激发学生产生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的重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品读14~19段,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情,激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一、复习导入,铺垫情感

重新板书“相依相随”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学习了1到13自然段,感受了老人对海鸥的深爱之情,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许多画面一定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静静凝视相依相随这个词语(播放舒缓的音乐),回顾课文内容,说说你仿佛看到了老人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紧扣文眼,以点带面,抓“相依相随”这个词语,实现上节课与新课之间内容的过渡和情感的铺垫。

二、细读14~19段,体会海鸥对老人难舍难分的真情

过渡:是啊,十多年了,老人在的地方,海鸥都会相依相随,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这是一道出人意料的风景线,这是一道让人难忘的风景线。然而,就在我见到老人的十多天后,老人去世了。当我们把老人的遗像放大,带到翠湖边,一件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1、请你静静阅读14~19段(播放乐曲),划出让你感到意外的句子。

2、意外,有时带给我们的是惊喜,但这里带给我们的是感动。请你再用心读读这些话,海鸥的哪些举动最让你感动,打上记号,反复朗读,看谁最能用朗读打动我们。

3、品读三处重点句子:

⑴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抓住“大不一样”这个词语,读悟结合体会海鸥对老人去世的意外之痛的心情。

⑵“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抓住“肃立不动”、“轮流飞”等词语,读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敬爱之情。

⑶“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抓住“扑”这个词语,读悟结合体会海鸥面对老人去世的如痛失亲人般的心情。

4、整体感知海鸥的举动,叩问海鸥的内心世界:

⑴同学们,老人去世了,海鸥的举动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体会海鸥的表现(出示这三句话),生配乐齐读。

⑵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海鸥,面对老人的遗像,你的翻飞盘旋,你的连声鸣叫,你的肃立不动,你的炸了营的扑,都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如果你想诉说,你会说些什么呢?请你赶紧动笔写下你要说的话语。

⑶反馈:在学生的诉说中体会,正是因为老人深爱着海鸥,所以才有海鸥加倍的回报之情。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句,读悟结合,互赢共生;读写结合,挖掘海鸥的内心世界。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爱之情,明白老人爱海鸥,海鸥也有回报之情。

三、感悟提升,激发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

1、回应第一课时提出的问题,加深和巩固课文的理解:

老人离开了人世,鸥群依然盘旋在空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还记得上节课开课时老师呈现过这样一段话(出示画面):

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普通老人的青铜塑像。他叫吴庆恒,是昆明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无儿无女,1995年的退休工资只有308块。他与海鸥之间发生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人称“海鸥老人”。据说,当代中国大陆,为一个普通人塑造青铜像并且安放在公众场所,这是破天荒头一回。

看到这段文字,有同学提出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要为一位普通老人塑像?他与海鸥之间发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为什么称他为海鸥老人?你都解决了吗?现在,请你再用心读读这段话,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2、如今,翠湖公园的老人塑像已经摆放两年,如果你来到翠湖公园,你会在这个铜像旁题写一句什么话呢?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已经理解了老人与海鸥的深情,理解了老人的伟大之处:是他守护了海鸥对人类的这份真情,是他创造了人鸥和谐的精神,所以才有了海鸥们加倍的回报之情。我们能像老人这样去对待身边的小动物、小生命,去创造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吗?相信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设计意图:学习用精练的话语来概括老人与海鸥的深情,激发学生产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3

设计理念

神话故事是我们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又要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文本特点和人文精神这两者是互相整合统一的,课标中指出三维目标的整合,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整合,整合突出重难点,整合达成三维目标,整合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整合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神话和传说的兴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整合中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感悟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重点

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预设

一、回顾导入,铺垫情感基调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学习了生字新词和第一自然段,这堂课就让我们继续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这个神奇的故事中去。

一起读:女娲补天。

2、这个故事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人类遭遇了一场怎样的大灾难?(课件出示词)──天崩地裂,因此人类陷入了(课件出示词)──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回到那一场天崩地裂的灾难中,再次体会人类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情景吧!齐读第一节。

3、让我们再去看看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吧!

(课件演示)

此时此刻,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二、研读感悟,体会女娲精神

1、自由读2~4节。

2、整体感知:

女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对她的感受吗?反馈。

3、哪些句子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女娲非常了不起,请你划一划,圈一圈,多读几次,读出感受来。

4、自主研读,交流感悟:

⑴板块一:

熄火造船。

反馈读第2自然段,谈感受。指名读。

⑵板块二:

决定冒险。

反馈读句子,出示: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女娲要把天上的大窟窿补好,会有什么危险?指导读。

⑶板块三:

寻找五彩石。

出示句子: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能说说感受吗?指名说,读。

你能不能展开想象,女娲在寻找五彩石的过程中会碰到哪些困难?指导读。

⑷板块四:

炼石补天。

出示: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你能想象女娲在这高温的神火旁边怎么度过这五天五夜呀?指导读。

冶炼好了五彩石,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出示: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自由读。女娲炼石补天做了哪些动作?齐说。齐读句子。

三、想象练笔,感受神奇特点

1、你看,女娲冶炼五彩石补天的经过是不是很神奇,神话故事就是这么神奇!老师这儿还收集了一段关于《女娲补天》的不同的传说,想不想看看?

(录像)

2、是不是和课文里的有些不一样?

想象写话。学生练笔。交流。

四、回归整体,拓展课外阅读

1、机动:

读第2~5节。

2、作业超市:

⑴读神话故事。

⑵讲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了不起{炼}神奇

课后反思

上这堂课,我忽然对“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句话很有感触。虽然我也是一直上着语文课,一直思考着语文课堂教学。但是平时的语文课总比不上上公开课那样,上公开课是一种“磨”,是一种“蜕变”,每经一次“蜕变”都有一次新的体验,新的豁然开朗。所以很感谢,也很珍惜这次“蜕变”的机会。下面就讲讲这次“蜕变”的感受。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又要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受女娲精神是重点,课文中有很多具体的语言文字可以挖掘提炼,感悟神话的神奇,也就是让学生感受古代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这个目标很感性也很模糊,比较难。课标中指出三维目标要整合,我觉得文本特点和人文精神这两者也该是互相整合统一的,所以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整合,整合突出重难点,整合达成三维目标,整合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当然在各个的整合环节中也是有所侧重的。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1、抓住主线,串连整体:

有句话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一个地球”,支点找得成功,可以起到聚焦、内化的作用,将散乱的精彩文字串连起来。我预设的大主线是感受神奇,课前“神奇的成语”从课文“天崩地裂”迁移而来,让学生既积累语言又初步感受古人创造成语的想象力很丰富。然后是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故事,课终以“神奇”小结,又以“神奇”迁移拓展课外阅读。大主线中包含了情感线,以整体感知女娲的形象导入,以一个主导性的问题“哪些句子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女娲非常了不起?”串起了女娲拯救人类的几个板块的句子,进行细细研读体会。

2、挖掘空白,引导想象: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如“五天五夜、终于、冒着生命危险”等词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如我设计的补白想象有“你能想象女娲在这高温的神火旁边怎样度过这五天五夜?”也有老师提出,女娲本身是个女神,所作的事情对一个神仙而言是轻而易举的,没必要挖掘得这样深。我想到的是古代人们眼中的神仙其实也是人化的,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当然也会碰到常人的困难和危险。

3、创设情境,充分体验:

儿童年龄特点使他们对神话充满好奇心,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创设了神话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果。我结合教学进程采用了几处多媒体手段,如女娲补天的插图上女娲的服饰很华丽,姿态很美;天崩地裂的课件虽然难以逼真,但是配上声音可以加强渲染力;课文里女娲炼石补天的经过很富有想象力,很神奇,怎么把这种感受传达给学生呢,我利用播放不同想象的女娲补天动画,让学生体验到同一个神话故事也可以有不同的想象,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同时也利用小练笔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4、反复研读,逐步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去感悟,去体会,但是读不是一味的同一层面的平移,因此我努力设计有层次的读,让学生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新的震撼。我在引导学生研读几大板块的重点句时就是让学生经历从感知性的读到理解性的读到欣赏性的读的过程。如读女娲炼五彩石的句子时,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句子,抒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聚焦一个补白的想象进行扩散“女娲怎样度过这五天五夜?”在驰骋想象的空间里,突出提升人物形象,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感受。

课结束了,但是思考并没有结束。在教学学生理解女娲找五彩石的过程很辛苦很艰难的环节时,学生谈感受时间过长,以致后半部分提炼神话的神奇特点的环节过于仓促,准备的古典音乐也用不上了,学生写的时间不足,没能很充分地反馈想象,因此感觉“神奇”的特点体现不到位。不知道是这样的整体思路设计不好呢,还是设计是合理的,我操作得不到位使得难点没有突破呢?这是我上好课后最大的困惑。《夸父追日》的教学是抓住了神奇为主线,突出了神奇的特点,可是《女娲补天》的文本语言并不能等同于《夸父追日》,它的语言没有那么夸张,却很富有情感性,怎么上出《女娲补天》的文本特点呢?我决定再次实践,用实践解开自己的困惑。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顺着作者的思路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及思想内容。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弘扬祖国历史文化,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环球旅游公司新开辟了京张铁路旅游专线,现正在招导游,你来当导游好不好?你不会,没关系,学完这篇课文,你一定能行。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课文,这个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节课,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詹天佑的爱国思想和杰出才干。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大声地朗读第二段,思考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让学生画出有关句子自己再读一读。

2、理解这一段中的重点句:

⑴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⑵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投影:

①他们认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要挟”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投影:

②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还没有出世”是什么意思?这家外国报纸为什么这样说?)

⑶指导朗读:

在这一段的教学中,要在指导学生理解以上两个重点句的同时,指导学生重点朗读这两个重点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⑷在帝国主义极力阻挠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他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在理解了重点句之后,可以说出詹天佑是一位热爱祖国的有杰出才干的人。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说说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通过读课文,可以找到文中描写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困难的语句。教师可帮助学生将这些归纳为三方面的困难:地势险要、气候恶劣和设备缺乏。

3、面对这些困难,詹天佑没有屈服,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

(詹天佑一面经常以一定要修好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的高度责任感鼓励工作人员;同时虚心求教,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他身体力行,亲自勘测绘图计算,克服勘测线路的困难,利用两端同时凿进和中部凿井法,加快隧道工程的进程,缩短了工期,并设计了人字形的线路,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困难。)

⑴这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先让学生将前面画出的句子读一读,然后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特别要注意这句话。

①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这句话,从这句话学生可以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个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从侧面也反映出了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②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通过让学生读这句话,学生可以体会到这句话讲的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因为这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一条争气路,这条铁路修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如果修得不好,外国人会讥笑我们。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提高我们的自信心。这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⑵詹天佑对居庸关隧道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对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这充分体现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和智慧。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教学时可这样安排:

①让学生读懂这一段文字,说说什么叫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什么叫中部凿井法?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明白了,还可以让学生试着画出简单示意图。

②引导学生联系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地形特点,体会詹天佑为什么采用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采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施工有什么好处?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詹天佑为什么敢于采用这样的施工方法?

使学生体会到因为勘测工作极其周密,没有丝毫差错。从而更能体会出詹天佑的科学态度和杰出的才能、智慧。

⑶对于青龙桥附近火车爬坡的问题,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这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对于这个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刚才学习“开凿隧道”这部分内容的三个步骤自己学习。学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也可以制作简单的模型示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投影上面这句话,然后提问:“赞叹不已”是什么意思?外宾们会怎样赞叹?

四、总结全文

詹天佑的杰出贡献集中反映在他面对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的险恶环境,能想方设法、依靠群众,战胜重重困难,修筑了京张铁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表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才干。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为国为民担风险,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中国心。

五、拓展延伸,选择完成

1、写一篇读后感。

2、读一篇讲述爱国人物事迹的文章。

板书设计

詹天佑

勘测线路

杰出开凿隧道居庸关、八达岭

设计“人”字形线路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5

《詹天佑》这篇课文记叙了清朝末年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反映了他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分四段,其中第二、三段是重点段,本课的表达方法是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10个生字,理解“藐视、阻挠”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认识过渡句、段的基础上,理清段落层次,知道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

3、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第三、第四两段,用推敲重点词句和画简图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具体教学时,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好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还通过品析词句(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结构的解悟、情感的体会等等),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而学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本课重点指导学生用推敲重点词句、画简图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幻灯出示口头填空题,回顾本课的中心句与全篇课文内容的关系,为新旧知识系作准备。

2、指明学习的目标及探索的方向,让学生从课后题着手,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到相应合理的定位。

二、细读课文,把握要点,知道课文是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来表达中心的

第三段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讲了三层内容,即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三点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析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表达中心的

引导学生紧扣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品析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1、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让学生边读边划然后交流并体会“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一句的句式以及主人公的之心。

2、画出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和“人”字形线路的简笔画:

⑴划出写京张铁路在经过居庸关、八达岭、青龙岭时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语句。

⑵边读边想象,把语言文字变成图画。

3、理解“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先让学生理解“藐视”和“回击”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然后划划,议议:帝国主义怎样“藐视”中国,这件事又怎样“回击”了帝国主义?

四、选读,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五、扩句写段练习

1、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有的说____,有的说____,还有的说____。

2、如果你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你想说些什么?请你以《我认识的詹天佑》为题写一段话。

3、看课文插图写一段话。可让学生三题中选做一题。

附:《詹天佑》点评稿

江苏省张家港市妙桥小学吴丽雅

今天,听了陆老师上的《詹天佑》一课,真是受益匪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中心句展开教学,体现训练的整体性

陆老师紧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杰出”、“爱国”来组织教学,自始至终环环紧扣这两个词讲读课文,从中落实训练点,突破其难点。这样,课文的主镜头相当突出,教学思路也非常清晰。教学上能形成一个整体,学生易于掌握,体现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原则。从设计的程序看,有其训练的整体性,也抓住了教材的特点。

二、探求方法,培养能力,体现训练的主体性

在“勘测线路”中,陆老师设计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让学生结合单元训练点找有关语句给予解决。第二个问题的训练,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议议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如读的方面,抓“精密”与“周密”比较,“大概”、“差不多”的说法可能造成怎样的后果,“经常勉励”等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詹天佑对工作的严格要求;做的方面,如“亲自”、“始终坚持”、“请教”,并结合当地的情况:“狂风怒号”、“黄沙满天”、“翻山越岭”来理解,体会其中工作的一丝不苟;而他想的方面“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讥笑”等等,体会其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国之情。

这样从词句的层层剖析中,注意了词与句间的联系,用辩证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体会内在的思想性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综合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人字形”线路时,让学生看示意图,在读课文画示意图及自己修改的基础上,在学生想不明白之际,教师再提示一下。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动口中启发了想象,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时的教学上都处于主动的位置上,而且学生的思维也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这无疑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发展,能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学生对詹天佑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从中领会其杰出和爱国。那么,在学生的心中已树立了詹天佑光辉形象。课文第四段中讲到的提前竣工,人们设立的詹天佑铜像,外宾的赞叹等等。学生从心底里唤起对他的尊敬、崇拜之情。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以情育人的目的。

总之,陆老师能根据教材特点抓中心句展开教学,扣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其一定的整体性;把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严格遵循情感的规律,有一定的严密性;而在学法上的运用,体现其举一反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其一定的自主性。在读读、划划、议议、画画的过程中,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课堂上真正地做到动起来。在综合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培养。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研读悟情

师: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生自由回答)

是啊,就当“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指名回答)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相机出示第13自然段。

过渡:海鸥为什么会对老人有这么深的感情,为什么会把老人当作亲人一样?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师: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看看哪些情景是写老人和海鸥象亲人一样?(生自读)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⑴“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你从哪能感受到老人对海鸥象亲人一样?

从“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交流)好,大家在这副画面中看到了这么多,听到了这么多,能不能把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读出来?(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恩,真是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啊!

在第三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老人和海鸥亲人般的感情?(生自由读)

师:这么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的还是那份浓浓的亲人般的情谊。

⑵“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师:是啊,那一个个的名字不都浸透了老人对海鸥的爱吗?

⑶“海鸥最重情义……”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10、11自然段。

(指名读,读出亲人的感觉。)

师:就像她这样,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齐读)同学们,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就会立刻──生动起来,大家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在这生动的眼睛里折射出老人怎么样的内心呢?在老人谈起的这段往事,你或许有所体会。请你自己再去读读体会。(生自由读)谁读出来了,老人这生动的眼睛里包含了什么呢?(生回答)还有不同的体会吗?还有吗?……(思念)“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在这个省略号里,老人还想说什么?(生回答)是啊,老人对海鸥的企盼”。

(师小结,这段中读出了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和老人和海鸥亲人般的感情。)

还有什么地方也读出了老人和海鸥的亲人般的情谊。

⑷“……企盼”

师:你看,他抓住了一个企盼,抓住了老人企盼的眼神就读出了老人和海鸥亲人般的情谊!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谁来读一读这句,(指名读)读的太好了,我仿佛就看到了老人企盼的眼神,同学们都来用心的读一读,联系上文,看看你从老人企盼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读)老人在企盼什么呢?(生自由说)再读。

师:是啊,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老人和海鸥亲人般的情谊,如果让你再来读一读课文第13自然段的话,你想带着什么样的感受来读呢?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是啊,真是十几年来如一日,浓浓亲情暖人心啊!

四、学习第2部分

就是这样一位十几年来一直把海鸥当儿女一样疼爱的老人,却在十多天后去世了,当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遗像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出示场景一。)

师:自己来读一读,想象下如果这些海鸥能说话的话,在这些连声鸣叫中,海鸥会说些什么啊!(生读交流)

是啊,海鸥们的声声呼唤,多想让老人听见,那么这段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海鸥们的叫声和姿势“大不一样”,大不一样该怎么读啊,把海鸥当时的惊异和对老人的担心读出来(齐读)同学们在海鸥这种的表现中,感受到了海鸥对老人的情谊,让我们接着看看还发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出示场景二。)

指名说体会,抓住“急速”“瞻仰”“亲属”来感受“意想不到”和海鸥对老人的情谊。“站成两行,”“肃立不动”出示图片,引读该段。

同学们,看这只海鸥在老人遗像前张开双翅,深埋着头,会说些什么啊?

是啊,老人,您这么一走,谁还来为我们喂食,陪我们聊天啊,谁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站成两行,”“肃立不动”的景象!

师:我听出了你内心的情感,同学们,海鸥就象为老人送行的儿女,谁来完整的读一读这一场景。(指名读)

把我们的情感,投入到语言中去,让我们想象着海鸥们当时的种种的表现,那样的画面该怎么读?自己先试一下(生自由读)海鸥们似乎明白了,老人再也不能跟它们朝夕相处了,这样的情景怎么来读?谁来(指名读)同学们,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的心也不禁为之震撼!

(出示场景三。)

这段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从白色旋涡中,你理解了海鸥们的心情,还有哪个词语也体现了海鸥的心情?

(炸了营似的,扑。)

让学生们找一找这些场景中海鸥的表现,发现这些都只会人做的事,而海鸥做了,指导学生理解海鸥是通灵性的,重情义。

补写省略号:

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课文的第18自然段,是单列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省略的是什么?(生自由说)可以说,在这个省略号里包含了太多了太多了,虽然作者没写出来,但我们可以拿起笔把作者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你认为作者省略的是什么呢?请你补写出来!(生写,再交流。)

五、小结全文

如今,在翠湖边,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课件)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7

一、引题激趣,导入学习

1、在充满着乐趣的动物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呀,住在美丽的村庄里。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2、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谁能来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

用自己的话说,尽量用上自己的语言,引导五颜六色等词语。

3、是呀,这是一条美丽的小路,出示课题,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课题吧!美丽的小路。那么,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好吗?

二、初读感悟,情感体验

1、老师想把这个美丽的故事带给小朋友,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动脑筋想问题,好吗?

⑴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⑵这条小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交流:

⑴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呢?

⑵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小路的变化?

小路开始_______________,过了不久,小路_______________,最后又变得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学文,深化感悟

1、这奇怪的小路从美丽到不美丽,最后又变得更美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地找一找课文哪里描写了美丽的小路?

2、师生交流:

第一自然段。

真聪明啊!谁能来读一读这段话?

朗读指导

3、随机教学:

⑴这“花花绿绿的鹅卵石”都跑出来看小朋友了,你看,你还能说这是怎样的鹅卵石呢?

(你为什么要把“花花绿绿”读成重音呢?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什么,你还能怎么说?)

⑵“鲜花”,多美的鲜花啊!“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呢?谁还能其他的词语来形容鲜花呢?

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物,小朋友,你们能说吗?

()的()。

4、多美的景色呀,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5、小朋友,走在美丽的小路上,你会有怎样的感叹呢?你想说什么呢?说完之后,再次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这么美丽的景色真吸引人那!你看,兔姑娘和鹿先生也来凑热闹了。请同学们读课文2、3自然段找一找兔姑娘和鹿先生是怎么说的?

7、小朋友找得可真对呀!那么谁愿意来读读他们说得话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

8、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来读一读吧!

女生读兔姑娘的话,男生读鹿先生的话,叶老师来独白。

9、小朋友读得真有感情啊,这条小路真是太美了。老师都被你们陶醉了。不仅如此,你看小动物们都喜欢在这条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可是,有一天,兔姑娘怎么皱起了眉头,这是为什么呢?

10、原来是小路变脏了,不美丽了。你能找出课文是怎么来描写这脏脏的小路的?

11、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为什么也皱起了眉头?

12、现在让小朋友走在这样的小路上,你会怎么说?

13、你看,这些小动物是怎么说的?你为什么要皱着眉头?你为什么要捂着鼻子?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到了你的心里很难受。我就是这条可怜的小路,你看我的身上有多脏,我的心里好难受啊!

14、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吧!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看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抽2组)

15、小朋友,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观察这三句话。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后面说的话都有一个什么标点符号?(问号)这个时候他们知道小路变脏的原因了吗?

预设一:

知道,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到鸭先生说的这句话!直接导入:

找到动物们在干活的那段:

是啊,小动物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怪不得鸭先生看见美丽的小路变脏的时候一拍脑袋说:“……”他能说的那么坚决,说明他胸有成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鸭先生说的这句话。

预设二:

不知道。可是到最后鸭先生知道了吗?

16、小朋友,你们想一想鸭先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后悔,一定要改正错误。)来我们先来看这句话“这都怪我!”鸭先生说的时候心里很后悔,他为什么要这样想?鸭先生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以后,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谁愿意来读下面一句。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17、聪明的鸭先生最后用了什么方法把这条不美丽的小路变干净的?小动物们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下节课在一起研究,好吗?

四、讨论研究,指导言行

刚才,鸭先生、兔姑娘、鹿先生这么热闹。动物王国里另外的一些小动物可不答应了。他们呀,也要参加这个讨论会,他们说“小朋友,我们周围的垃圾是哪里来的呢?“这些垃圾又到哪里去了呢?”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五、写字教学

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路》一文,主要讲述了有关环境卫生的问题。它以童话的形式,告诉我们不要乱丢东西,保护环境。因为是一篇童话故事,所以文章不仅写得比较优美,而且利于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实践和语感的培养。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以本为本,实现阅读实践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于是,我在预设教学环节的时候,让学生抓住文本的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训练。以“小路的美丽到变脏了到干干净净的环节”为线索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来充分感悟小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发生这样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细节设计上,让学生通过找课文中的语句来实现这个目标的。

二、以读为主体,说说演演

记得听过窦桂梅曾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体现他们个性化的朗读。朗读时不仅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而且也照顾到了后进生的朗读。同时,还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变化读、上台表演、学生评议等环节让学生深深地感知文本,提升情感的感悟。

三、随时渗透,课外延伸

对新课标来说,不是让学生只学课文中的这一点点知识足矣,所要求的是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用语文,生活中时时都有语文。所以,我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让学生找找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又到哪里去了?我们平时的行为习惯应该怎样来养成?学生自己找资料,自己和同学间一起交流,自己感悟我们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我们今后该怎们做。这一系列的过程,教师只要做一个引导得当的角色就可以了,所有的知识、体验学生都会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完成。学习与生活结合,从文本中走出来,去体验生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懂得美的环境需要大家保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其中,学生情感也得到超越升华。

四、不足甚多,还需改进

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没有很好地抓住学生课堂上随机生成的细节。如,在课文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我一看时间不够,就草草地收场。而当时我注意到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地掌握,甚至可以说他们对“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话的表情、心里的变化还没有充分地揣摩到,这是在今后地课堂教学中所极力避免的。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8

设计意图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课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入手,让小朋友始终都沉浸在童话般的情境中。通过感悟品味,想像对话,让学生在情境中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尽情地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并能用表演、朗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

2、通过看提示语和标点符号,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表演、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到不美的行为回破坏美丽的环境,激起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但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联系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生字词:

⑴指名读。

⑵齐读。

⑶小练习:

慢的反义词──

鼻子:请大家捂住鼻子。

辆:一辆()

赶扩词

二、学习课文

1、欣赏小路的美:

听说鸭先生非常能干,把自己家门前的小路打扮地特别漂亮。今天我们就踏上小路去欣赏一下吧。

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读──

其实要读好课文,关键是要把课文中的词语读好:

出示:

长长的花花绿绿五颜六色

指名读。

理解是呀,(出示图片)这是一条长长的小路,这一路上都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还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红似火的玫瑰白如雪的梨花,还有黄如金的菊花,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2、回味小路的美小路真美啊!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路过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指名说:

兔姑娘和鹿先生也来到了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请看──

出示两段话:

请学生自由朗读。

随机采访:

小鹿你为什么走得这么轻呢?小兔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慢呢?

男女生合作读:

女生来当一回温柔可爱的兔姑娘,那男生就是英俊、沉稳的鹿先生。

3、感受失去小路的难受心情:

⑴是啊!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可是──

范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你听这条小路在说话呢!他一边哭泣一边叫喊,你听到了吗?

⑵给小路取个名字吧!

⑶在这条脏兮兮的小路上,走来了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他们会怎么说?大家自由读五至八自然段,可以边读边演。读完后,分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我们要评选最佳演员。

指名上台表演。

评议。

⑷看了他们的表演,小鸭为什么会说“这都怪我!”?

4、找回小路:

⑴是呀,此时此刻,小动物们后悔极了,他们多么想让美丽的小路回来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鸭先生找回小路吧!

一起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

⑵只有这些小动物来帮小鸭找回美丽的小路吗?

生讲──

哦,你们就是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你是?

好可爱的小动物,我好喜欢你们。你们有的推车──有的扫地──有的提水──有的啄树。

出示:

推扫提啄

你们快点行动起来呀!

(指导学生表演)

你们累吗?

⑶体验劳动后的快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路终于恢复了以往的干净,美丽的小路又回来了。

看着美丽的小路,兔姑娘忍不住说:“__________________。”生接读。

(出示课件)

鹿先生也开心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读。

(出示课件)

是呀,这可是小动物们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洁净与美丽,这是劳动的美,是行为的美,是充盈着快乐的美!让我们和鸭先生一起来呵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吧。

生齐读第七段。

三、课后延伸

1、马老师在校园中拍了一些照片,想与大家一起分享,请看:

(出示)两组图片美──丑

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要保持整洁:

美丽的校园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

交流

四、小结

小朋友,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讲究卫生,不乱丢东西,那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无比干净,无比美丽。让我们用心呵护绿色的家园,让良好的卫生习惯一直陪伴着我们。让美丽的环境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吧!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秦兵马俑)。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填吧,出示:

()的秦兵马俑。

3、过渡:

同学们说得真好,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二、精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想一想你又有了哪些新的发现和感受?在有所发现和感受的地方写写批注,开始。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询问:

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同桌分享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4、大组交流:

你感受到了什么?

(弹性设计)

⑴规模宏大:

板书:

规模宏大

①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指名读,映示: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A、能读好吗?先练一练。

指名读。

引导评价:

如果他读得不好?就问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能读好吗?如果读得好,问读的学生,你为什么这样读?

师引:

读得好,说得更好,兵马俑的规模是大呀!能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

俑坑的面积达______,相当于篮球场的______,相当于足球场的______,还相当于_____的……

指名回答。

B、小结:

说得真好,作者正是采用列数据、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让我们一齐来感受。

引读。

C、其实,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我们也同样能感受到兵马俑的恢弘气势。

引读:站在高处鸟瞰──

D、想亲眼看一看吗?(映示图)你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E、师小结:

这一切,不正展示了当时秦军的强大力量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站在高处鸟瞰──

②过渡:

我们从第二小节中感受到兵马俑规模宏大,你们读了其他部分,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⑵类型众多:

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还有谁想补充?

②谁能连起来说?

③小结:

说得真好。这类型众多的兵马俑,你一定有自己的最喜欢的吧?你最喜欢的是──你呢──你──

④请反复读读相关内容,先说给自己听听,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介绍介绍。听的同学注意,听完后可以问一问他为什么这样介绍,也可以谈一谈自己听后的想法。开始!

⑤学生准备,老师巡视指导。

⑥集体交流:

A、谁愿意向全班同学介绍?──指名介绍,问你为什么这样介绍?听了他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想法?

抓住将军俑,老师也喜欢将军俑,想听吗?请闭上眼睛。师范读。一齐来!愿同学们把将军的英雄气概牢牢地刻在心中!

B、还有谁也想来介绍?

评价。

师引:将军是一位英雄,武士不也同样是英雄吗?

C、其他种类的兵马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引读:

这一位位兵马俑不正是当时一位位英雄的再现吗!

D、他们的容貌都记住了吗?谁来认一认。

(出示实物)

⑦过渡:

兵马俑不光类型众多,而且个性鲜明,好好读读第8小节,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⑧同桌交流,指名说。

引导:

仅仅是这几种神态吗?还有谁说?(指名说)能连起来多说几种吗?

⑨让我们再次感受!齐读第8小节。

A、引读9小节。

B、引读:

强大力量就体现在──兵马俑规模宏大──英雄气概就体现在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上。将军俑──

C、同学们,兵马俑仅相当于当时秦军百万雄兵的一百五十分之一。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国就有这样一支宏伟的军队,就有这么多的英雄人物,怎能不让我们中华子孙感到骄傲、自豪!引读──

三、总结课文

1、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尽情地欣赏了秦兵马俑,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即将挥手告别,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映示、指多人说。

2、短短的一两节课,我们很难对兵马俑有深入的了解,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关注兵马俑,收集相关资料,使自己对兵马俑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能积累部分词语。会“写、听、唱”等6个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鸟与自然的资料与信息。

2、多媒体课件、小鸟头饰、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1、板书:

两只鸟蛋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鸟与自然的资料、信息。

初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运用,拓了学习语文的空间,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自己多读几遍。

2、多媒体课件逐个出现要求认读的12个生字:

学生自由抢答,注意把字音读准。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

三、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练读第一节:

同桌互说读懂了什么。

2、重点指导读好“小小的、凉凉的、真好玩”这几个词语,读出喜欢的语气,体会鸟蛋的可爱和“我”的心情。

师:在“我”的眼里,鸟蛋是那么好玩,比一比,看谁把“我”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评议。

师: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一边想像,一边读、谁来试一试。

指名读,评议。

师:你读出了鸟蛋真好玩,还有谁读出鸟蛋小小的样子,凉凉的感觉呢?

指名读。

师:你真能干,读出了鸟蛋的可爱,就像他这么读。

男、女赛读、齐读。

读的过程是感悟,体验的过程。教师抓住“小小的”、“凉凉的”、“真好玩”几个词语,以读代讲,以评导读,读中想象,通过比较、揣摩、欣赏让学生感受到鸟蛋的可爱和“我”的心情,培养语感。

四、自主发现,合作探究

1、引读第二小节。

2、合作探究,为什么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对一些有探究的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寻找小伙伴讨论。在合作中,释解疑难,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3、多媒体课件演示鸟蛋孵化出小鸟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鸟破壳而出”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小鸟是由鸟蛋孵出来的”,引导发现“一个鸟蛋就是一只小鸟,就是一个可爱的生命”,学生经过探究,课文难点迎刃而解,爱鸟之情油然升起。

4、创设情境,启发想象,体会“焦急不安”:

师:鸟宝宝不见了,鸟妈妈会怎样呢?谁来演一演失去了宝宝的鸟妈妈?

学生自由找伙伴练习、合作表演。

5、朗读体验“焦急不安”:

师:失去了宝宝的鸟妈妈,伤心难过,焦急不安,谁来读一读妈妈说的话。

生:自由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表演,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能自由活泼和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通过表演、比较、感悟,使鸟妈妈“焦急不安”的形象鲜活起来,对语言文字也有了生动的感受,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读课文,自然就读得有情有趣。

五、读演结合,激发情感

1、练读第三节:

同桌互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2、读一读,演一演:

师相机指导学生带上表情和动作,把小心翼翼的样子读出来,感受“我”对小鸟的关爱。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重新定位。课堂上通过读演结合,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使课堂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六、读中感悟,启发想象

1、齐读第四小节。

2、读中感悟,启发想象:

课件演示文中插图,说说:

“我”好像听到鸟的欢唱,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我”仿佛看到什么?

3、小结:

大自然里的一切生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七、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八、延伸拓展,积累运用

1、自由认读课后词语: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2、老师出示词语卡片:

做“我说你答”的游戏。

3、照样子说词语:

比一比,谁说的词语又多又好。

教师巧妙地创设了“我问你答”积累词语的践活动,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性的学习,使他们产生阅读兴趣,突出了课文的工具性。

总评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已萌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本质的定位上,突出以下几方面: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课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以读为本。教师尽可能地给自主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避免单纯进行理性化逻辑分析,让学生在初读感知、精读感悟、背诵积累的过程中,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和形象,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和感受能力。此外教学中教师注意利用自身的情感来感染,影响学生,使其产生共鸣。

2、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教学做合一”。在教学中,把“读、说、演、议”融为一体,促进学生自主想象,大胆创新。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趣味盎然的语境中步入阅读过程。

3、《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节课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相互作用的对话,如体会“焦急不安”一词,教师没有进行单纯的词语分析,而是放手让学生去表演探究,感悟发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共同探究,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4、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把自己作为普通和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以亲切的教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吸引学生,缩短师生距离,教师激励性地评价,为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

5、“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的重新定位,《两只鸟蛋》丰富的人文内涵主要通过学生读的实践活动来完成的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个人读、合作读、竞赛读、表演读、想象读,解读方式的开放式,多元化、个性化、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情感,得到了熏陶和感染。从读中体会鸟蛋的样子,到读中体会妈妈焦急不安的心情,到表演读“送还鸟蛋”情景,情感不断的升华,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对本文的解读中得到一次次升华。

6、“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落实。在老师组织、指导、服务下,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同桌、小组、全班群体作用的发挥,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习对问题的发现、探究、交流。朗读中互帮互学互评,合作表演“焦急不安”的鸟妈妈,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整节课,学生兴趣高,协作精神强,体现了活动的有效性。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1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态度。

2、理解“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心里”的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金鱼图)。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唤起学生体验

第一次看到题目时,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可能回答: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来呢?谁让鱼游到纸上来呢?这是在做实验吗?鱼游到纸上,鱼会死吗?你们看,有猜疑,有担心,有探究,题目起得多好呀!

迫不及待地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一位残疾青年长期认真地观察金鱼,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仿佛让鱼游到了纸上等等。

二、师生共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划出了课文中几处直接描写青年的语句,请你们重点来读这些语句,老师来读其他的部分。

师生合作读书。

三、观鱼──体会青年举止“特别”

过渡:

同学们读得很好,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这位驻足池边观鱼的青年。这位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换一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同时出示投影: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______的青年。

(与众不同、非比寻常、特殊)

是呀,“特别”就是“与众不同”,你们看看,前边写到其他观鱼者是怎么观鱼的?青年怎么看?你们从书上找一找。同桌两个人对比着读读,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对比读)

读出了青年的忘我。

四、画鱼──促进个性体验

过渡:青年人看鱼如此投入(板书:看鱼),他画鱼(板书:画鱼)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青年画鱼的部分,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小组合作,选取最适合你们的读书方式进行汇报。

学情:

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读书,并交流自己通过读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然后小组里商讨采用何种读书方式更加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于所读部分的理解。

(学生可以采取多种读书方法进行汇报:如画批读、对比读、赏读等等,读的形式是多样的,体验是丰富的。)

1、体会出青年画鱼时的专心致志:

通过“静静地画”“每个”“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一丝不苟:可以体会出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姑娘绣花时非常专著,精细而周密。

2、体会出了青年的画技娴熟:

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挥笔速写:工笔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致地描绘,青年画鱼时;速写也是一种绘画方法,一边观察对象一边用简单线条把它的主要特点迅速地画出来。说明了青年人熟练了掌握了绘画的方法。

3、体会出了作者对于青年的赞赏,赞赏他画画的专心、赞赏他画技的高超:

点拨:

青年多么投入呀,他好像和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才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生接读)“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生接读)

“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板书:“忘记时间忘记自己”

五、发散

正是因为青年如此的投入,一条条鱼才跃然纸上。

出示投影:

同学们,你们看,(一幅幅金鱼图)配乐。如果这些就是那位青年所画的金鱼图,如果你就是围观的人,看到这幅生动的画儿,你会说些什么?

六、联系上下文读(配对读)──体会鱼“先游到了心里”

导:青年人为什么能把鱼画得如此的活灵活现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你们发现了吗?课文当中,有许多语句都是有联系的,你们同桌两人结成学习小组,找找这些有联系的语句搭配着读读。

组合A: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并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引导:同学们,你们想想,一看就是一整天,一整天,他都在看什么呢?

生交流:

1、青年在看鱼的外形(样子):

青年在看鱼的颜色、身体结构、鱼鳍的样子、鱼鳞的形状、鱼尾的样子等等。

2、青年在看金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

青年在看金鱼在水中静静地吐泡泡的样子;

青年在金鱼戏水的动作。

组合B: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组合C: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四个“忘”联系在一起,我就更加体会出青年的全神贯注,青年什么都忘记了,仿佛连世界都忘记了。

组合D: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组合E:

体会青年观察持之以恒。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正是因为青年人观鱼时的投入,而且是长期不懈地投入忘我的观察,鱼才游进了青年人的心里。

组合F:

明确“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七、梳理板书──缩读重点部分

同学们,我们看到这样一位青年,他观鱼时,老是(生接读)“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生接读)“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画鱼时,有时(生接读)“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向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生接读)“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了一体,似乎(生接读)“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当作者把小女孩的话写给他时,他笑了,笑得那样甜。他让金鱼(生接读)“先游到了心里”,从而又(生接读)“游到了纸上”,一切缘由他这种持之以恒的“忘我”精神。

八、拓展读

(可以随着文与可画竹的故事出现,灵活运用)

补充齐白石画虾的小故事。老师简单交待。

齐白石画虾名扬天下,令人叹为观止。他画的虾,滋润透明,生动有趣,似活虾在水中遨游。你们知道吗?齐白石为了把虾画活,进行了毕生的观察。

请同学们读读这篇文章,联系课文,你又有什么体会?

(无论是齐白石画虾、青年人画鱼,都是先把事物深深地印在了心中,先做到了心中有数。并且经过坚持不懈的追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九、布置作业

1、搜集关于描写人物投入做事的成语或者格言,把它们积累在积累本中。

2、课外阅读关于投入忘我工作的人物的故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网址)

设计思路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围绕着青年人看鱼、画鱼这两方面内容,使一位做事投入忘我、画技高超的青年人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更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生动的发展。从教材的角度,我考虑如何用好这篇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例子。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备课:

一、关于课题解题

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特别,引发学生的遐想。我在课始,重新引导学生回忆最初看到题目时的想法,其目的并不是在于解题,而是从学生的体验入手,并紧紧抓住学生的体验,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落实训练,体会感情

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教学目的及训练任务,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

入课,整体感知课文的阶段,师生合作读课文。这时的整体感知是在第一课时的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那么,师生合作读书的目的在于,既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把读书的重点集中在青年身上,为这节课围绕着青年看鱼、画鱼的表现学习做好了准备。

再比如说,在学习青年“看鱼”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其他观鱼者观鱼与青年看鱼两种不同的表现,进而体会出青年的投入忘我。为此,我设计了“对比读”的读书方式,让同桌两个人把其他观鱼者观鱼与青年看鱼的不同表现对比着读读。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加深了理解,让学生一下子体会了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接着,我又继续引导学生,既然青年是与众不同的,就应该读出青年的特别之处,这实际上又是一种形式的读,是学生理解之后的读──“感悟读”。

再比如说,在学习青年“画鱼”这一部分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反复读书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体会不是老师赋予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而得出的。

从课堂上看,不同的学习小组,他们的读书体会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读出了青年的专心致志,有的学生读出了青年的画技高超,还有的学生读出了作者对于青年的赞赏,等等。这是一种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前提。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又选择了最能表达自己体会的读书方式进行汇报。学生运用的方法有画批读、对比读、赏读、品味读等等。

在寻求青年落笔生辉的原因时,我又设计了联系上下文配对读的方式。这实际上是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语言重组。课文中前后照应的语句很多,有很多语句的意思是相关联的,把这些语句配成对子,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也是对于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我引入了齐白石画虾的小故事,进行拓展读,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在结尾处,回归整体。我边梳理板书边引导学生缩读课文,只读文章的精华部分。缩读──是对课文重点语句的回读,让学生在理解之后,再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同形式的读,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教学目的及训练任务来设计。丰富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习的中心阶段,我尽力做到“三个保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独特的理解;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地生活。我想以这节课学生的读书活动为例。

如在学习青年“画鱼”的部分,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这是一种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特点,学生在反复读书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体会不是老师赋予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而得出的。又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读书方式进行汇报。

从课堂上看,不同的学习小组,他们的读书体会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读出了青年的专心致志,有的学生读出了青年的画技高超,还有的学生读出了作者对于青年的赞赏,等等。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前提。

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又选择了最能表达自己体会的读书方式进行汇报。学生运用的方法有画批读、对比读、赏读、品味读等等。

这个环节就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文来源://www.xmw98.com/x/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