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网 >地图 >美文摘抄 >

信天游格式诗歌作品摘抄

信天游格式诗歌作品摘抄

时间:2025-02-27 作者:小麦网

相关推荐

信天游格式诗歌作品摘抄(实用15篇)。

信天游格式诗歌作品摘抄 篇1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词鉴赏: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信天游格式诗歌作品摘抄 篇2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信天游格式诗歌作品摘抄 篇3

1、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以寄》


3、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赠何七判官昌浩》


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5、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6、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首》


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信天游格式诗歌作品摘抄 篇4

1、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贾岛《戏赠友人》


2、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8、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10、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信天游格式诗歌作品摘抄 篇5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其诗遒劲清新。有《临川集》一百卷传世。

二、故事背景

《登飞来峰》: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他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三、课文翻译

注释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塔,这里指应天塔。

闻说:这里是听到的意思。

自缘:因为。

译文

我登上飞来峰上的高塔,听到鸡鸣声,登上飞来峰,见到日出的奇景。我不怕浮云挡住远望的视线,因为我站在山峰塔顶的高处。

四、问题归纳

1.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

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又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

2.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

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高的山峰。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到:人不能只有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五、课文主题

《登飞来峰》:诗人借景抒情、语言生动,从自然情景中很自然地提炼出深刻哲理,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

信天游格式诗歌作品摘抄 篇6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东流若未尽。应见别离情。


5、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6、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8、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9、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0、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2、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3、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4、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15、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6、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7、遗庙丹青古,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1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9、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2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信天游格式诗歌作品摘抄 篇7

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州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悯农》


唐·李白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小麦网小编精心推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0、《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1、《送崔九》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2、《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3、《何满子》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14、《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5、《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信天游格式诗歌作品摘抄 篇8

一、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力主北伐,忧怀国事。代表作品有《示

儿》《诉衷情》。

二、故事背景

《游山西村》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令作者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始终忧怀国事。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三、课文翻译

注释

腊酒:腊月酿造的酒。

足鸡豚(tún):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不要取笑农家过年的酒不好,丰收年他们请客人也会菜肴丰足。(我走在山路上)山峦重叠,溪水曲折,(草木茂盛,迷蒙一片)好像没了路,正迷惘间,(忽然眼前一片)绿柳成荫,繁花似锦,又出现一个村落。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着朴素,古风犹存。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我拄着拐杖随时都会在夜里敲你家的门。

四、问题归纳

1.《游山西村》首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和好客的习俗。农民生活本来贫苦,但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宰鸡杀猪,庆祝一番,同时也要邀朋友来共庆。这是多么淳厚的乡风。“莫笑”一句表现出农民的厚道。

2.颈联描绘了何样的风土人情?

写出了山西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村中人穿着朴素正是民风民俗的体现,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美好愿望的企盼使整个乡村洋溢着生机和喜庆氛围。看到这些情景,诗人感到新奇和亲切。

3.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的喜爱和恋恋不舍。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游兴十足,游意不尽!一个热爱山村秀美景色,与村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歌言虽尽而意无穷。

五、课文主题

《游山西村》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推荐阅读:
影视作品里的哲理段落摘抄(实用13篇) 简易服务合同(实用15篇) 刘绍棠作品摘抄 保安工作总结(实用15篇) 雪花悄然绽放作文(实用15篇) 营销人员转正总结(实用15篇)
需要更多的信天游格式诗歌作品摘抄网内容,请访问至:信天游格式诗歌作品摘抄
热门标签: 父亲节诗歌摘抄文案 三毛作品美段摘抄 实用文 席慕容诗歌 钱学森作品 诗歌作文

本文来源:http://www.xmw98.com/x/2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