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网 >地图 >美文摘抄 >

心理课书法作品内容摘抄

心理课书法作品内容摘抄

时间:2025-03-01 作者:小麦网

相关推荐

心理课书法作品内容摘抄(集锦17篇)。

心理课书法作品内容摘抄 篇1

我喜欢书法,喜欢练毛笔字。为了书法我曾经有过烦恼,曾经想要放弃,但我坚持了下去。并且我还尝到了其中的酸味、甜味、苦味、辣味。

先说酸吧,每次练毛笔字的时候,手都要悬空,所以每次练完字的时候,手已经酸的不行了,还好我坚持了下来。

再说甜吧,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练习,我的毛笔字水平提高了一些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好评。我很高兴,尝到了甜头,我便继续学了下去。

再说一说练毛笔字的苦吧。我学毛笔字的地方离我家很远,每去一次都要花上半天时间。有的时候作业都差点写不完了,于是我想放弃不想学了。我把我的意思告诉了我的书法老师,书法老师笑了笑也没说什么,只是他在纸上写了四个大字:坚持不懈。我心头一震:自己做这样的事,不就等于半途而废吗?我于是决定坚持练下去。

该说辣了,是由于我有些时候练毛笔字不太专心,而导致我的毛笔字没有太大进步,所以受到了批评,我的心里火辣辣的。

学书法让我体会到:书法让我欣喜,让我在勤学苦练中获得快乐。

心理课书法作品内容摘抄 篇2

工作之余,除了摆弄几篇文章,再就是涂鸦几笔书法了。如果说借文章抒发的是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那么书法则主要是劳累之余的调节剂。然而随着日积月累的研习,伴随书法技艺的不断提高,还从中颇多地有了些人生感悟。

我个人认为书法中最吃功夫,最难写好的要数楷书,这是根据楷书的特点决定的。楷书是中国方块字最完美的表达,一点一划都要最准确,最清晰,最匀称地表现;方方正正,清清白白,字字隽秀,上善若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稍有不轨之处,即使是对书法艺术毫不可知的人,也会借助最起码的视觉感官很轻易的看出破绽。这多么像我钟爱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处处要以身示范。清清白白做人,出淤泥而不染;认认真真教书,呕心沥血。不为物欲横流所动,甘守清贫安宁的生活;不为世态炎凉所染,塑造学生最完美的人格。在当今日趋浮躁的社会里,也许书法爱好者不再有更多的人甘于在楷书的笔笔划划里苦苦修炼,而我,更愿意不辞辛苦一锹一锄地艰辛而执着地开垦于这片贫瘠的土地。楷书最能磨练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性情,,我的书法作品在第二届全国宋璟碑颜体书法展中获入围奖便是很好的例证(在网上可以查到)。楷书,一如我的修养。

汉隶书法,碑帖众多,风格各异。有圆润的,由方正的;有飘逸的,有浑厚的。在众多的隶书碑帖中,我对《张迁碑》情有独钟。曾有书法协会的同仁告诫我,临摹张迁碑难度较大,且有许多生僻之字难以辨识,又不是“大路货”,作品又不养眼,劝我改临其它碑帖。可我坚持认为:张迁碑通篇为方笔,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用笔凝练。书风端正朴茂,方劲雄浑。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更主要的是,它的“方、厚、拙”的特点又与我的性格是那样接近:正直不阿,不会圆滑处事;厚积薄发,不善投机取巧;小智若愚,绝难随波逐流。待到一定时间的研习后,书法展上,同仁们给我的隶书评价是:很笨拙,有点孩子气,但风格独特。我笑言:性格如此,文如其人。

行书最爱好米芾的风格,“稳不俗、险不怪”,稳中求险,险中见稳。随遇而变,独出机巧。据说,形成米芾个性特点的原因取决于他癫狂的性格,而不俗的性格正是他不平凡的生长环境以及个人经历所造成的,是他内心不平的发泄方式的具体表现。我等有自知之明,不敢与这位大书法家相提并论,但是,性格的清高与物欲横流的现实,正直不阿的性情与随波逐流的社会,朴实无华的生活与花天酒地的人际关系总会是格格不入的。将近知天命之年的我至今仍旧是个小村子里劳劳碌碌、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浓厚的文化天分早已淹没于崇尚物质利益的芸芸众生之中。然而,我依旧坚守与自己的理想,那就是:用文化的呐喊拯救人们麻木的灵魂,尽管这种声音微弱得连自己都听不到。但是,我也绝非就是一个幻想狂人,恰恰相反,我对我的工作还是尽职尽责,立足实际的。而书法、文学上的些许成就也让我在社会上博得了人们的几许认可。我的行书作品,体现了我个性化的追求。

我在草书方面是不临任何帖子的,而是把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剪截下来,粘贴成册。然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汲取每幅作品的精华之处,融进我的作品中。放开处,一泻千里;收缩处,凝重沉郁。飞白处,形如枯草;浓黑处,泼墨如雨。思飘云物外,情入字幅中。用笔大胆,就连老辈同仁们也叹为观止。其实,我虽然年近五旬,可对理想的追求依旧如年轻时一样痴心不改。岁月的沉重如同浓墨重笔,只能加深我对生活深深的思考,面对困难的客观冷静,更加稳重我坚实的步履,不把理想失控为幻想。正如我手中牵动的那根放风筝的长长的线,尽量把风筝放得异彩纷呈,但随时调节着它的方向和高度,不让它失去控制。草书,狂写着我的文学梦想和对文化的执着。

写好书法中的每一笔,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心理课书法作品内容摘抄 篇3

记得在上幼儿园时,我写的字总是东倒西歪,老师都看不懂我的字。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入木三分”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如何刻苦练习书法的故事,我颇受启发,立志学好书法。

刚开始,我先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可不管我多努力,字总会不知不觉地“倒下”,好像使不上劲。于是,我拿出直尺协助,无论什么笔画都是直勾勾的,但不再“驼背”了,我十分高兴。可一旁的爷爷却笑着说:“这哪里是字啊!”我心里埋怨道:“你这分明是鸡蛋里挑骨头,这么笔直的字,还取笑我?哼!”

这时,爷爷拿出了一本字帖,与我写的字作对比。天啊,简直是天壤之别!爷爷温和地对我说:“写字不能用直尺比着,每一笔都要写到位。要特别注意字的'结构,每个字都要刚劲有力。你每天都要勤奋练习,字一定会写得漂亮、有劲。”说完,爷爷开始手把手地教我。

经过几个月的刻苦练习,我的字有了很大进步。字从歪歪扭扭变得端正大方,从软弱无力变得遒劲有力。

我爱书法,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慢慢成长,书法如熔炉,炼就了我的耐性和毅力!

心理课书法作品内容摘抄 篇4

书法要有规矩,首先得师承。古代经典大师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中最为耀眼的闪光点,是人工和天然的圆满合一,有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意蕴,美学内涵丰富而纯粹、多变而又和谐。故而书法要习帖,要习名帖。习帖是件苦差事,很枯燥,但不可逾越,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唯有用苦功夫方能打下厚基础。当然,习帖既要走得进,也要走得出,走得进方有规矩,走得出方能造化。这就叫“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画家许麟庐语)。

书法应当浸润文化,因为文化孕育出的书法才有文化品位。我以为,就字学字究竟是一种技术而非一种艺术,难以上升到书法的层面。艺术是相通的,学书法者最好能学习欣赏文学、戏剧、舞蹈等,借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的书法作品植根于较深厚的文化土壤,而这些文化元素融入书法笔意之中,书法便有了书卷气。

书法当师法自然。优秀的书法家莫不融入自然之中,汲取天地之精华以养书法。师法自然之无穷变幻,书法便有了源头活水,便可推陈出新、生生不息。

书法当渗透人生感悟。这是因为人生悲欢离合,看似与书法无关,其实不然,“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xmw98.com小编精心推荐:

书法当抒发个人性情,有特色。艺术崇尚个性、崇尚创造。启功先生诗云:“立身苦被浮名累,处世无如本色难”。讲的也是呈现本色而不从众;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中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意在提倡书法艺术摆脱传统束缚,意之所至,自由创造。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强调艺术的特色和个性。郑板桥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道出经数年艺术探索而自成特色的艺术创造历程。追求艺术个性难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人说差,也有人说好。我自写我意,不喜也不恼。”

书法要植根于高尚的道德。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的意思是说: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藉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可见,孔子不是就艺论艺,而是把艺与志向、品德等融为一体的。“学术经纶,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斜”(明项穆《书法雅言》)。书法是人情、人品、人性、人生的体现,可见为人之于书法的'重要性。“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心静笔墨老,人闲字句工”,书法家务必要重修身养性、重自我完善、重自我超越。以自然为规,以人情为矩,显现出朴拙诚真是我书法追求的审美取向。

书法与“中庸之道”也是密不可分。在书法艺术中,任何一对相反且相成技巧或风格都可视为一对矛盾,诸如方圆、缓急、干湿、疏密、文质、刚柔等等。而且在具体环境中,矛盾两端之间莫不有一定的最佳平衡点,这就是“中”。中庸之道在书法里体现为正奇相生、虚实相宜、参差互济、顾盼生姿、进退有序、揖让如仪。懂得中庸之道,从哲学层面认识书法,便使我们在书法实践和欣赏中能够居高临下。

作为一名公务人员,习书只能在工作之余且多为晚间乃至夜间进行。夜深人静,窗外或明月高悬、或春雨潇潇,“小雨半畦春种药?寒灯一盏夜修书”;室内飘着淡淡的茶香、纸香、墨香,可谓“春气遂为诗人所觉,夜坐能使画理自深”。这种环境创作的作品也就少了些喧嚣和浮躁而多了些书卷的气息。

心理课书法作品内容摘抄 篇5

西方文学大师托尔斯泰曾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各种推陈致新的艺术作品,亦有很多吸取前人知识精华,锐意创新的历史人物及其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

我国独特的书法艺术就是在历代书法大家学习与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富有时代精神的新作品,而逐渐形成的一门艺术形态。晋代的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学习书法时,不但刻苦认真,而且博采众长,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据说他起初向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又借鉴秦汉以来众多的书法佳作,像秦代大书法家李斯,汉代大书法家蔡邕,三国大书法家钟繇,以及被称为“草圣”的张芝等许多名家作品,他都泛览博识,然后才独创出一种俊逸妍美的新书体。前人高度评价他的书法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楷书《乐毅论》则被誉为“千世楷法之祖”。

书法艺术从晋代至唐初一直是继承“二王”的传统,追求姿媚瘦硬的书风。盛唐的颜真卿,独树一帜,开创了浑厚雄强、刚劲肥壮的新书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颜体”。自唐以后,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从他那儿吸取过营养。据说他曾经跟张旭学习笔法并且向“二王”、褚遂良以及当时民间的`书法作品多方面借鉴,才能承前启后,开创一代书风。

近代文学大师李可染先生也曾说过:“踩着前人的脚印,最佳的结果也只能是亚军”。米芾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学习书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晋代和唐代名家真迹来临摹,当他把古人的真迹和自己临摹的作品一道归还原主时,连主人也分别不出真假来。别人对他说:“你写字太像古代的人,惟独没有自己的面貌,这样是不会有成就的,希望你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食古不化。”他听后慢慢冲破古人的束缚,发扬自己的长处,到晚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历史的车轮行驶至今日,书法艺术成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在经历了五千的岁月洗涤后,逐渐沉淀凝实成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基于前人传承的基础之上,而传承又依赖于创新而不断汲取营养,二者相辅相成。

推荐阅读:
书法课的教案范文 作品中精彩场景描写摘抄(必备17篇) 契诃夫作品读书笔记摘抄集锦 文学作品优美词句段落摘抄(集锦9篇)
需要更多的心理课书法作品内容摘抄网内容,请访问至:心理课书法作品内容摘抄
热门标签: 当代文学作品摘抄 鲁迅的作品段落摘抄 完美的作品文章摘抄 信天游格式诗歌作品摘抄 交通安全小报内容摘抄 影视作品句子摘抄

本文来源:http://www.xmw98.com/x/2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