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的观后感(热门9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智取威虎山观后感(通用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智取威虎山的观后感 篇1
生活需要智慧,这是我在暑假观看了影片——《智取威虎山》后的深切感受。
《智取威虎山》是一部很老的影片,它讲述了一个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战士用小股部队歼灭了威虎山上的土匪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子荣,我深深地被这个人的能力和魅力所吸引,被他的机智勇敢所震撼。在影片中,他有一身好功夫,有机遇,有实力,有目的,更有智慧。在与熊与哨口与老虎的斗争中,救了自己与队友,救了有心加入解放军的松鼠,救了队伍散乱的老六,并赢得了老六的喜爱。他用他的智慧蒙蔽了敌人的双眼,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英勇的做了土匪的卧底,为战斗胜利建立了基础,想要赢得胜利,就要了解敌人的弱点,这是用智慧才取得胜利的。
战争需要智慧,其实,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需要智慧,因为,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譬如,遇到歹徒,如果硬碰硬,往往可能会带来不幸,就必须要利用周围的有利条件,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后才能把他一举拿下。周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上,同样也需要智慧,要到难题,有的人是立刻放弃,有的人不放弃,但还是一根筋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结果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而且浪费了时间,如果这时候,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了。
也许智力是天生的,但智慧绝对是后天修炼而得。不管多聪明的人,总有些方面的经验是欠缺的,所以,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智慧。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犯很多的错误,但犯错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能改,看清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就能进步,就能迈向成功。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智慧人生!
智取威虎山的观后感 篇2
一年一次的党员活动开始了,每次的党员活动都是我们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所期盼的。因为每一次的党员活动,我们都会通过参观抗战博物馆了解过去的历史,铭记中国的近代史。
这次我们参观了黄骅烈士陵园,了解黄骅等先辈为了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做出了英勇的牺牲。就像一进博物馆大门,门上方一块长匾写着八个大字“忘记过去就是背叛”时刻告诉来这里的每一个人,勿忘国耻,缅怀先烈。
下午会后全力参加活动的人员都观看了《智取威虎山》红色电影。此部电影大概讲解1946年冬季,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牡丹江一带。侦察排长杨子荣得知座山雕逃回威虎山,向少剑波汇报。杨子荣等四人沿途侦察,访问了躲藏在深山的常猎户父女。常户的女儿常宝闻知杨子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山剿匪,为民除害,她怀着深仇大恨,控诉了座山雕的滔天罪行。杨子荣在常猎户父女的帮助下得悉威虎山的山路和土匪的一撮毛的行踪。杨子荣从一撮毛身上获得了载有土匪秘密联络地点的“联络图”,胜利归来,并侦积压此为座山雕垂涎已久。杨子荣又审讯了栾平,核实了“联络图”的情况。由于威虎山工事复杂,不宜强进攻,大家都认为只能智取。杨子荣自请改扮土匪胡标,假借献图,打入威虎山。最后杨子荣发挥了革命军人的大智大勇,战胜座山雕,全歼匪众,无一漏网。
通过观看电影,参观黄骅烈士陵园,使我们深深的感受到革命先烈为解放新中国,放下儿女私情,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现在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我们更不应忘记曾经我们国家被外敌侵略的年代。我们应该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去,积极进取、工作态度、塌实肯干、责任心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智取威虎山的观后感 篇3
你知道智取威虎山这部电影吗?它由《林海雪原》改编。
讲述了1947年冬,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牡丹江一带,主角为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领的三十六人追剿队。故事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就是杨子荣,特别是那段打虎的戏,颇为精彩,颇为好看,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下面,让我给大家讲一讲这段故事。杨子荣上山后,准备靠在那棵落满积雪、干枯枯的树干旁小憩一会儿,于是将马栓在了旁边的树干上。也可以说他运气差吧!你瞧!他这才刚闭上眼睛没多久,就听见一声马鸣。他猛地睁开眼睛一看,自己的马前脚抬起,看起来非常着急,杨子荣瞻前顾后。突然,目光锁定在了一个黑影上,只见那个黑影蹑手蹑脚地走来,像极了一个小偷。它越来越近,越来越近,逐渐出现了它的轮廓,仔细一看,居然是老虎,只见,它一步一步往前走,踏在积雪上,印出一个个脚印;两只眼睛瞪得死圆死圆,闪烁着贪婪的目光。
我们再来看看杨子荣这边,杨子荣刚看到老虎时,一时半会儿有些惊慌失措,他的第一反应是要逃,于是他准备赶紧骑上马,然后立刻逃走,这样还能有生的希望,怎料那马不听话,居然没带上他,就自己逃跑了,你看看,这下子活的'希望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幸亏,这马还给他留下了一把长枪,老虎一看杨子荣发现了它,于是干脆就飞奔过来,溅起了一蓬蓬雪屑,杨子荣急中生智,敏捷地爬上了树,并向树下的老虎开了一枪,这一枪,并没有怎么伤害到老虎,就像是我们撞到东西,蹭了皮一样,它仍是能奔跑、跳跃、进攻,那老虎露出了它锋利的爪子,它想爬上树,但上不来,尖爪在树皮上抓了一道道裂痕。这时,杨子荣所在的树“咔”地一声断了,这正中老虎下怀,它张开血盆大嘴,狂吼着,杨子荣赶紧抱住了树干,努力向上蹬着腿。他碰到了上面的一根粗树干,于是,又向上一跃,死死地抓牢了树枝,又用尽了力气,站在了粗粗的树干上,他神情紧张,绷着脸,准备着随时发射子弹。老虎一看不妙,它不能上到树上去,只好又不紧不慢地踏着积雪,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另一头的小树走去,这老虎也真是聪明,既然它能跳上小树,那么就一个一个像跳梅花桩那样,跳到杨子荣所在的树上。突然,老虎从杨子荣的身后猛扑过来,只看那老虎的血盆大嘴是越来越近,还有二十米,十米,五米……近了,更近了。忽然杨子荣猛地转过身,将枪打在了老虎的腹部。又响起了一声马鸣,这次吸引了老虎的注意力,这算是马救了杨子荣一命。
这马可是带他入山和出山的交通工具啊!若是没了马,那么杨子荣可就要冻死在这茫茫大雪之中了。因此,他赶紧一边用子弹射击老虎,保住马的性命,一边跳下树,跑到那把最开始马留给他的长枪面前,他弯下腰,捡起长枪。对老虎来说,这马捉不着了,那只能去抓人。杨子荣射击着老虎,那叫一个百发百中,但却对老虎来说没有什么关系。老虎猛冲过来,撞在杨子荣身上,杨子荣跌倒在雪地上,雪被飘起来,又缓缓落下,老虎腾空而起,杨子荣抓住时机,拿起长枪向老虎“呯呯呯”地射了好几枪,终于,那凶猛的老虎死在了枪下。老虎还流着血,滴在雪地上鲜红鲜红的。而杨子荣却躺在冰凉冰凉的雪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这时,一群土匪从远处骑马奔来……
你看看,我说得没错吧!这故事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杨子荣才打完老虎,就遇到土匪了,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另外,我们还要学习杨子荣那种临危不惧,英勇无畏的品质。
智取威虎山的观后感 篇4
今天我观看了《智取威虎山》,这是一部很古老的电影,是由《林海雪原》改编的一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47年冬天,为了从土匪手中盗取控制东北九里上万先遣军的图,杨子荣卧底潜入威虎山。取得座山雕的信任,杨子荣凭他的智慧,打败了座山雕。
看完这部电影,我禁不住哭了,因为在那被大雪覆盖的地方,他们都能坚持的生活下去,还能在那里打仗,要换我连一秒钟都待不下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两个人,一是杨子荣,他敢于奉献生命的精神把我的感动;二是栓子,他这么小就出来寻找爸爸妈妈,还能独立生活,值得我们学习。看完这部电影,我问爸爸杨子荣还在吗?爸爸说虽然杨子荣年仅30岁就牺牲了,但他依旧在我们心中,因为他是大英雄。
我要学习杨子荣这种遇到事不慌,敢于奉献的精神。还要学习栓子独立生活的习惯,他们两个人都是我的好榜样。
智取威虎山的观后感 篇5
在没有看过《智取威虎山》之前,我是不怎么去看这种红色电影的,我不懂所谓影视的“专业”,但我知道一部专业的电影或许不能打动人心,可是一部能打动人心的电影一定能算得上“专业”。
这是一部在我个人看来特纯爷们的电影,不管是杨子荣、少剑波、座山雕,还是大金刚,每个人物都是一条响当当的硬汉,甚至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高波,也能在来平的酷刑下咬紧牙关安然自若。佟丽娅扮演的白鸽,余男演绎的素莲,在这群生猛的爷们面前也丝毫不逊色。
首先茫茫林海,皑皑雪原,东北一林粗犷的美丽在镜头中淋漓展现;其次是巍巍悬崖和咆哮猛虎让这个英雄群体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无畏和英勇;第三是冷峻阴郁的座山雕,一直只见其影,不见其面,被刻画得让人心惊肉跳。
这是一部充满信念、勇气、力量和精神、不折不扣的正能量。徐克借助《智取威虎山》这部电影,重新设定了已经被大众快要遗忘的英雄形象,是红色经典的一次精彩回归。也为何重启尘封多年的红色电影提供了一个标杆。
1946年,日本投降不到一年,中国又开始了内战,而老百姓们再次至深水火热之中,电影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没有了粮食,土匪们吃烤耗子的画面,剧中他们连烤耗子吃都那么自然,在那个年代,那个时期,或与他们已经烤耗子吃吃的泰若自然了,我想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不可能像剧中高波在酷刑之下还能否咬紧牙关,这部电影让我体会到那个时候的人都是英雄。剧中的双结尾过渡很自然,有精神儿,徐克导演原话说了,用韩庚是因为他代表的是徐克当时在纽约看到智取威虎山的情景,表达了身为一个在异乡的华人,对这个题材的情感,最后一幕是一种用戏剧向观众谢幕的方式,希望像韩庚这样的80后,90后这些年轻人重新认识我们中国自己的英雄,韩庚的作用,像引子,让看看美国大片的年轻人,以新的视角和认知捍卫了人民的生命的英雄们。
有句老话说得好“可以放下仇恨,但永不能忘记历史”。就是这样的,没有这些老一辈的革命英雄们,就没有我们这些90后、00后的幸福生活。
智取威虎山的观后感 篇6
智取威虎山中无论是杨子荣的智慧,镇静,胆识和应变,还是领导能力,和卓远见识都让我有所启迪。
而而最触动我的,那便是“集体”。在匪徒来袭时,仅凭三十来个人,打出一个团的力量。可以感受到,这不仅是一个队的小集体,他们心中更有一个人民群众的大集体,他们已经把集体和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了。
风里来,雪里去,是记忆拼搏下的一点一滴。“集体”这个词,更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意境已将不可计数的心融为一体,有着强烈的集体思维的人,头可断,血可留,此志不可改,永远把集体利益摆在第—位,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特性。参加过合唱活动的人都应该体会过,其好处便是,你在歌唱中可以发出声音也可以不发出声音,但怕的是你旁边的人也会这么做。
细品一番,它的讽刺意味也是蛮强的,对于那种“别人回去干”的依赖集体思想刻画得入木三分。也许,在所有的声音都停止,沉默中,导师诧异的目光中,彼此低垂的头下,有—分难以言传的尴尬,在集体两字间幽幽穿梭。汉朝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集体而死,必是重于泰山,小高波正是为着这座泰山而永生。生与死,千百年来有人歌颂有人笑,更有人长叹一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其实生与死只是一线之差,便是有气与无气。有人死得气壮山河,那种人,以着另外一种方式存活,可得其所:有人死了,遭千古唾骂,万人践踏,那种人,为求一丝生机拼命乞怜,却终为土灰。
不必太看重生死,该来的时候会来,该去的时候会去,无愧于自己的生命,更无愧于自己在世界上存活,又何必执着于一个想法或一个将来的结果。关天培身上的刀疤,黄继光胸膛的枪洞,都一次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美国作家海明威生前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仅有一句话:“恕我不起来了。”对于他的写作我不熟悉,但这位作家一如此诙谐的态度看待生死,确实让人佩服至级,对于一个黑暗的坟墓,如同给自己安眠的暖床,又有什么放不开胸怀去面对的?至今不明,他威吓会以一颗弹结束自己的生命,思前想后,也许,他认为自己已经活够了,对这个世界不复再有贡献,且无愧与这个过程。人的思想总是互相矛盾,何况在生与死的本质间,原是一个矛盾,依旧认为,死得其所,便今生无憾。
智取威虎山的观后感 篇7
近日,重温了一遍《智取威虎山》这部影片。观看过后,我对一个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就是“集体主义”。
电影一开始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东北平原,这里有一支人民解放军的小分队,在团参谋长203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
这股匪徒是原国民党的败兵与山上的土匪,流窜到我军后方祸害百姓。侦查英雄杨子荣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
一场斗智斗勇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整部电影情节生动,跌宕起伏,丝丝入扣,波澜壮阔,新增加的几个人物入情入理,为烘托出主人翁增色不少,还有影片中人物谈吐的风趣幽默,令人捧腹大笑。处处体现了集体智慧与力量是无穷的。
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解放军小分队的一次小行动,各个解放军战士各有所长,分工明确,把座山雕的一帮装备精良下山打家劫舍的土匪打的落花流水,苍茫逃窜。要是解放军战士毫无组织,莽撞单干,就算能战胜匪徒,也是伤亡惨重。正是因为他们是一个集体,他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才能毫发无损的赢得战斗。
在村庄防卫土匪的那场战斗中,解放军战士团结一致,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用汽油桶装上炸药包从而提高了炸药的威力,令匪徒心生胆怯。
正是这一股团结和不怕牺牲的力量,人数单薄的解放军战士成功打退了来势汹汹的土匪,保护了村庄。在攻打威虎山的时候,战士们横渡鹰嘴峰那一幕令人赞叹不已,那不是团队协作精神的力量与智慧吗?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协同合作。每个人都要将自己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
总之,团队精神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的精髓。否则就如同一盘散沙,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在怎么优秀,如果和一个团队比起来,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这就是团队精神重要性的直观表现。
在如今的社会,这样的精神似乎也消失殆尽,每个人都在极力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考虑集体的利益。也许会有人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敌人,团结起来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了。
是的,敌人是没有了,可是我们还有影响社会和谐的两面人,他们在团队里面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去破坏我们整个团队的利益,试问我们怎么才能实现伟大民族的复兴梦。这个复兴梦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智取威虎山》中讲述的不仅仅是解放战争胜利初期的剿匪斗争,他所表现的.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种精神。她是永远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她永远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因为她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骄傲,更是我们现在的标榜。
我体会到作为一名辅警,一定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要有坚强的意志、勇于拼搏的气魄、誓与违反犯罪作斗争、坚决不放弃的信念,不会因为中途碰到困难而退缩,发扬三五九精神。向主人翁学习,学习他们吃苦耐劳,大无畏的精神,学习他们坚持不懈、不放弃的精神,学习他们为了党和国家还有人民的大无畏精神,为共产主义奉献宝贵的一生。
智取威虎山的观后感 篇8
《智取威虎山》的类型被定为战争、动作、冒险。论战争,正规军对土匪,算不上战争,只能算战斗,而且是完虐。尽管土匪们势大力强,有枪械,有火炮,甚至有坦克,在解放军叔叔面前有如赤身裸体一般,不但有皇帝的新衣,还有皇帝的智商。举个栗子吧,前半段土匪富得可以用火箭筒掀屋顶,但是后期在自家老窝里却穷得连一枚火箭炮打不出了,任由一辆小轻坦猖狂,我怎么打坦克世界的时候总是被秒呢,导演,请问这科学吗?整个一科幻片啊。论动作,撒也不说了,见识过手撕鬼子以后,这部片子里好像没有配得上动作片的内容。冒险么,感觉除了飞跃峡谷,好像没有什么算得上冒险的了,该冒个险的.地方好像都已经被导演忽略了。连《夺宝奇兵》这部探险神剧,也就在第二部里打上了冒险的类别。这部剧里险在何处?
观完此剧,我陷入沉思。纵观近十年电视剧电影,导演编剧们对抗日和抗匪题材乐此不彼,而手撕鬼子、攀岩走壁的神武功更是层出不穷。如果没有观众们的支持,这类剧也不会如此盛行。电影电视剧允许艺术的加工,而不是科幻编造;电影电视剧可以重演一段历史,而不是创造历史;电影电视剧可以科教兴国,而不是哗众取宠。
智取威虎山的观后感 篇9
寒假一开始,我就很幸运,妈妈同意带我去看了一部《智取威虎山》的电影。这是一部红色经典的动画片,在这部片子中,我最喜欢的是深入虎穴、机智剿匪的杨子荣和传递情报的小松鼠了。
这部电影果然非同凡响,我很喜欢!非常喜欢!解放军们就派杨子荣假装外流土匪胡标,深入匪窟,他为了得到剿匪头儿座山雕的信任,不但把联络图献给了座山雕,还帮助土匪们找到了许多金砖金条。杨子荣深入敌人的内部,用智慧一次又一次战胜了座山雕的试探,座山雕封了杨子荣为威虎山的老九。在百鸡宴上杨子荣把匪徒灌醉,外面灯火通明,解放军们及时赶到,全歼匪众,无一漏网。
首先片子内容虽然是剿匪,但他们不暴力也不血腥,还算干净吧!我看完后,兴奋地对妈妈说:我最喜欢这样的动画片,好人一个都没死,胜利了;坏人一个都没剩,全抓住。故事的结局非常圆满。
其次,片子的画面是很美的,尤其是东北的林海雪原,让我在寒假里领略到从未见过的雪景,再加入了一些动物,主要是那只小松鼠和老雕。他们人和人斗,动物和动物斗,故事里面还非常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杨子荣只赶老虎而不杀它和他悉心照料可爱的小松鼠都反映出了这一点。
我看完后,觉得这部影片故事情节一点也不沉闷,中间渗进去了许多有趣的内容,可以让人们能在轻松快乐中领略英雄的英姿。我不但得到了应有的智和勇,而且也得到了快乐!
我觉得《智取威虎山》这个标题中还要加个勇字,因为杨子荣不但是智取了威虎山,而且从中也表现得非常勇敢,真酷!